深渊入侵是深渊地平线中考验玩家阵容深度与策略适配性的核心玩法之一。面对高强度的敌人波次和复杂的机制,一套合理的自动战斗阵容不仅能提升通关效率,还能降低操作门槛。将从角色选择、技能联动、装备适配三个维度,如何构建兼顾输出与生存的自动化体系。
核心角色选择:输出与功能型舰姬的平衡
深渊入侵的敌人通常具备高血量和爆发性伤害,因此阵容需围绕持续输出、生存保障、技能循环三个核心设计。以下为推荐角色类型:
1. 主输出位:高频率触发型舰姬
夕立·改(驱逐舰):雷击伤害叠加机制优秀,配合「雷光」技能可高频触发额外雷击,自动模式下输出稳定。
密苏里(战列舰):主炮射击附带「穿透」效果,对群体敌人压制力强,适合清理杂兵。
赤城(航母):航空攻击覆盖范围广,技能「空域压制」可降低敌方防御,提升全队输出效率。
2. 生存辅助位:护盾与治疗型舰姬
维内托(战列舰):技能「圣盾裁决」在受到攻击时概率生成护盾,大幅提高队伍容错率。
独角兽(轻型航母):治疗技能「天使之愈」可自动触发,根据队友血量智能回复,适配AI逻辑。
阿芙乐尔(巡洋舰):被动技能降低敌方暴击率,配合护盾类角色形成双重防御体系。
3. 功能型副C:破甲与控制型舰姬
高雄(重巡洋舰):技能「重炮连射」附带破甲效果,削弱敌方防御,提升主C输出上限。
雪风(驱逐舰):被动技能「生存本能」在低血量时触发无敌,避免自动战斗减员。
技能机制:自动化逻辑下的协同策略
自动战斗模式下,AI的释放顺序依赖技能触发条件,需优先选择无前置要求或条件简单的技能组合:
1. 输出链构建:伤害叠加与属性互补
雷击队(夕立+岛风):通过雷击触发连锁反应,搭配「电能增幅」类装备可进一步提升伤害。
炮击队(密苏里+俾斯麦):战列舰主炮连发配合「穿甲弹」特效,针对高防敌人。
混伤队(赤城+企业):航空与炮击双线输出,避免单一属性被敌人克制。
2. 生存链构建:护盾与治疗的智能衔接
维内托的护盾触发优先级高于治疗,可抵消爆发伤害;独角兽的治疗则针对持续掉血场景。
阿芙乐尔的减益效果需与护盾角色绑定,例如维内托护盾触发后,阿芙乐尔被动生效,形成「护盾+减暴」双重保护。
3. 控制与破甲:优化输出环境
高雄的破甲技能需在主力输出行动前触发,可通过调整航速确保其先手。
雪风的无敌被动可吸引火力,为主力创造安全输出窗口。
装备与阵型:细节决定上限
1. 装备优先级
输出位:主属性选择暴击率、暴击伤害、攻速(如「雷神之锤」「炽天使之翼」)。
辅助位:主属性选择效果命中、耐久、护盾强度(如「圣盾徽记」「救赎者」)。
功能位:主属性选择速度、破甲值(如「穿甲弹头」「疾风引擎」)。
2. 阵型选择
轮型阵:适用于高生存需求场景,提升全队闪避率。
单纵阵:极限输出阵容首选,提升炮击与雷击伤害。
复纵阵:平衡型选择,兼顾生存与输出,适配混编队伍。
3. 航速与站位
将高耐久角色(如维内托)置于前排吸收伤害,脆皮输出位(如夕立)置于中后排。
航速调整确保破甲角色(如高雄)先于主C行动,实现伤害最大化。
实战技巧与注意事项
1. 自动模式优化
关闭低优先级技能:在设置中禁用触发条件复杂的技能,避免AI误判。
预设攻击目标:根据敌人类型(如优先击杀治疗舰或自爆船)调整AI逻辑。
2. 敌人机制应对
高防BOSS:携带2名破甲角色(如高雄+德意志),快速削减护甲。
群体敌人:选用AOE型舰姬(如赤城、企业),配合「范围伤害」装备清场。
3. 资源分配策略
优先升级主C与护盾角色的技能等级,确保输出与生存链稳定。
深渊入侵每日次数有限,建议通过「演习模式」测试阵容后再投入实战。
推荐通用阵容模板
1. 雷击速攻队
夕立·改(主C)+岛风(副C)+维内托(护盾)+独角兽(治疗)+雪风(控制)+高雄(破甲)
特点:高爆发、高机动性,适合中低难度速通。
2. 炮击持久队
密苏里(主C)+俾斯麦(副C)+阿芙乐尔(减益)+维内托(护盾)+独角兽(治疗)+高雄(破甲)
特点:高生存、稳定输出,适配高难度持久战。
3. 航空混伤队
赤城(主C)+企业(副C)+独角兽(治疗)+维内托(护盾)+德意志(破甲)+雪风(控制)
特点:多属性覆盖,泛用性强。
深渊入侵的自动化阵容构建需兼顾「输出效率」与「容错率」,通过角色技能、装备属性、阵型航速的多维配合,形成闭环战斗逻辑。玩家可根据自身舰姬库灵活调整上述模板,并持续优化装备词条与技能等级。最终目标是在无人值守的战斗中,实现稳定高效的资源收割。
内容灵感来自(桌酷游戏网)